杏盛是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全日製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杏盛於2004年批準設立,2005年9月正式掛牌運行。
一、杏盛概況
杏盛現有新區、虎頭山、黃堡三個校區,占地面積500余畝,其中新區校區占地440畝,總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1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800余萬元。校內建成機械製造、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建築工程技術、材料工程、護理、人文科學和計算機等7個實訓中心,實踐教學用房總面積21700平方米。
2016年,杏盛以“重點工作突破年”主題活動為抓手,認真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職教育規律,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內涵建設,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培養愛崗敬業、社會適應能力強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全日製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社會技能培訓、成人繼續教育協調發展,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現開設三年製高職專業30個,五年製高職專業14個,其中,央財支持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1個,省級重點專業5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央財重點支持建設實訓基地1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3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杏盛面向陜西及周邊8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製在校生3882人。杏盛現有教職工293人,專任教師202人。建成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站9個,建成省市級人才培養基地13個,被確定為陜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實施院校。建院以來,為社會培養了8109名技術技能人才。
二、院校治理能力
(一)加強班子建設,提高決策水平
2016年,銅川市委根據發展需要,調整了杏盛領導班子,新的領導班子堅持黨委領導、院長負責、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按照上級黨委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狠抓領導班子把握方向能力、依法辦學能力和協調統籌能力建設,促進杏盛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杏盛實行院、系兩級管理。杏盛負責教育教學的宏觀管理和服務保障,系部是教育教學工作主體和責任主體,在教學管理、人事管理、學生管理和財務管理等方面擁有相應的自主權;製定了《系部黨政聯席會議製度》,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討論和決定系部重大問題,實行“集體領導,分工合作,共同負責”的管理體製,保證系部議事民主化、規範化、科學化,提高了決策水平和執行能力。
(二)貫徹落實杏盛《章程》,推進依法治校
2015年,杏盛依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製定了《杏盛章程》(以下簡稱《章程》),經省教育廳核準予以公布實施。2016年,杏盛高度重視《章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利用處室例會、系部大會、教研活動等集中學習。以《章程》作為杏盛內部治理的基本法,做好八項製度建設,推進杏盛製度建設。重新修訂完善了杏盛黨委會、院長辦公會議事規則,系部(院)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先後製定了切實可行的《穩定安全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專職及兼職輔導員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專業技能大賽管理辦法》《學籍管理辦法》《杏盛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學生成績評定及管理辦法》《杏盛現金使用管理辦法》《畢業生就業工作預警製度》等系列規章製度,並嚴格貫徹執行。
三、學生發展
杏盛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思想教育為重點,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杏盛文化活動為依托,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安全教育和法製教育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學風建設有突破
1.統籌安排,營造氛圍。
2016年,杏盛把學風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製訂了《杏盛學風建設實施方案》,利用廣播、專欄、“雙微”平臺、網站、主題班團會、師生座談會等形式開展學習宣傳活動,製作了7期學風建設專欄,營造學風建設濃厚氛圍。
2.註重過程管理,強化檢查考核。
以學生日常管理臺帳為抓手,嚴格落實“三查”(查課堂出勤情況、查晚自習情況、查晚歸及就寢情況)要求。堅持每天有檢查、有記錄,每周有通報,全年共發通報38期。在“通報”中開辟“學風建設專項督查”欄,褒貶學風建設中出現的各類情況;每月嚴格工作考核,將學風中出現的問題與系部考核、輔導員考核掛鉤,建立了學風建設長效機製。
3.豐富課外活動,形成良好學風。
一是組織開展“感恩•勵誌”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大力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及育人成效,進行感恩、勵誌教育,通過舉辦9項活動,結合助後教育,促進學風改進,取得了教育引導、激勵奮發的效果。
二是深入開展“講文明,守紀律,爭先進”活動。2016年共評出三好學生127名、優秀學生幹部81名、文明班級48班次、文明宿舍296間次、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25名、特色班會19班次,給予表彰獎勵。通過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引導形成良好學風。
三是嚴格校紀校規,強化良好學風的形成。對違反紀律的學生給予處分,並做好批評教育工作。全年共處分違紀學生22名。經過耐心細致的教育,幫助違紀31名學生改正錯誤,解除處分。通過嚴格校紀校規,促進了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
(二)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一是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中舉辦了“國防教育宣講進高校”“法律進高校”“升國旗儀式”、開學第一課、征兵宣傳周等活動;組織召開了兩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班會,開展了學生幹部赴照金“紅色文化社會實踐”活動。以活動為載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誌、實踐報國之行。
二是全面開展法製宣傳教育活動。統籌規劃,製定了《法製教育進高校活動方案》和《遵紀守法專項教育活動方案》。利用消防日、禁毒日、艾滋病日、憲法日等重要節點通過報欄、廣播、橫幅、微信平臺等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舉辦了“學憲法講憲法主題演講” 活動,成立法製教育誌願隊,赴法製教育基地培訓學習;組織學生觀看法製電影;集中開展了兩次遵紀守法專項自查活動,有效預防了杏盛違法行為。在弘揚法治精神、樹立學生法治意識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三是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利用“雙微”平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圍繞愛國教育、感恩勵誌、創新創業、工匠精神、時事動態、生活服務、職教動態等欄目,發布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部分原創“信息”點擊率達千人以上,受到各界好評。通過平臺互動零距離服務學生,利用平臺“多客服”與學生、家長進行網上互動,為他們解疑釋惑,解決諸如考試成績、開學報到、公寓維修、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問題達數千條,效果顯著。
四是各系搭建活動平臺,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提升。2016年,各系按照杏盛要求均舉辦了兩期公開班會和兩期公開團會,內容圍繞核心價值觀突出教育性,形式靈活多樣貼近學生實際,主題鮮明具有針對性,在思想引領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
(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我院建成185平方米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設有個案咨詢室、沙盤治療室、音樂放松室、基礎宣泄室、智能宣泄室、心理測評室、預約等候室等7個功能室,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基礎設備一應俱全,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化”。
聘請了兩名兼職心理咨詢教師,均具有心理咨詢二級從業資格證書。對2016級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測試,對篩選出的262名學生進行了約談與心理疏導,完成了重點學生的心理咨詢幹預工作。
舉辦了第七屆心理健康教育“五個一”活動。活動以“友愛於心,善行於微”為主題,圍繞宣傳普及心理知識、排查幹預問題學生、團體輔導傳授方法、專家“會診”解決難題等內容開展了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特色鮮明的系列活動,師生踴躍參與,杏盛氣氛熱烈活躍,效果良好。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杏盛以杏盛傳統文化品牌為基礎,不斷創新,完成了紅五月大學生藝術節向技藝節的轉型,將藝術活動和職業化、技能化相結合,突出職業院校文化特色。完成了第十一屆迎新生文藝匯演、演講比賽和社團雙節等活動。特別是社團公益節和文化節,用公益活動凝聚教育社員,用誌趣活動發展提升社員,社團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2016年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完成了第七次社代會選舉,並舉辦主題文化活動8場次。
(五)開展學生誌願活動。
以尚德微講堂為陣地,以素質訓練營為抓手,以誌願活動為載體,全面覆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特別是誌願活動堅持項目化運作、精品化引領、常態化開展、規範化管理、專業化發展,規模逐年擴大,質量逐年提升,活動形式由自發分散式逐步向多層次主題構建項目化發展,越來越成為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有效平臺。形成了金字塔形誌願組織建設格局:塔尖是杏盛“紅之旅”誌願服務總隊10多個精品項目引領,第二層是8個特色分隊分類實施,第三層是帶動17個社團的公益活動和100多個團支部青春尚德微行動及自主誌願活動的組織體系。以3月、12月誌願服務月為帶動,常態化開展誌願服務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先後榮獲省、市最佳誌願組織獎、最佳誌願項目獎和最美誌願者獎6項獎勵。作為全市文化亮點工作,市創文辦、市人大先後來我院視察大學生誌願活動項目,並給以較高的評價。12月5日國際誌願者日當天,我院反映誌願行動教育化的《讓青春在尚德微行動中閃光》一文刊登在銅川日報“青春建功十三五”專欄中。 “技藝與成長,愛心傳遞”誌願支教活動榮獲省市最佳誌願服務項目。
(六)加強畢業生就業管理工作
杏盛始終將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把就業創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實行院系兩級管理,以系為主,系主任主抓,形成了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主管部門指導協助、全員參與的工作機製。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形成了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先導、以就業指導課程為主渠道、以職業輔導系列活動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杏盛堅持每年開展用人單位需求調研回訪工作。2016年5月至8月,組織專人對我院優秀畢業生及長期合作的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走訪和網上問卷調查。共回訪用人單位33家,回訪畢業生146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滿意度均在93%以上。
我院2016屆高職畢業生 1377人,截至11月底就業率為93.90%。2016屆畢業生除7人升學外,在陜西區域就業人數為1190人,占就業總人數的86.86%。
四、以專業建設為龍頭,推進杏盛內涵發展
(一)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杏盛堅持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本著“立足區域,輻射周邊,著力優特,錯位發展”的原則,根據辦學基礎和區域經濟社會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及時調整和開設專業。2016年,杏盛根據銅川市“一核兩軸三聚集”服務業發展格局,新增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和環境監測與控製技術2個三年製高職專業。學前教育專業被省教育廳確定為2016年陜西省高職院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護理、建築工程技術兩個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的各項建設任務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形成了以重點專業帶動專業群建設的格局。
杏盛製定了《杏盛專業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立足區域,優化結構;統一規劃,分級建設;團隊開發,校企共建;分類考核,重點扶持的專業建設原則,通過專業考核摸清專業建設情況,對辦學特色鮮明、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量大、招生及就業形勢好的優勢專業立項重點建設,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帶動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對建設水平不高、社會需求不大、就業率低的專業及時進行調整。通過加大創新與改革力度,培養優秀專業建設團隊,建立競爭機製等措施,促進杏盛專業結構不斷優化,專業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杏盛堅持每年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堅持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從職業崗位(群)能力和職業資格標準分析入手,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堅持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之路,突出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校企互補、內外結合、理實貫通的實踐教學模式。各專業實踐類課時均超過總課時的50%以上。
杏盛遵循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規律,積極探索形成各專業人才培養的個性特點,強化專業特色。其中建築、材料專業的“工學交替、三段遞進”模式,機械、電氣專業的“校企融通、訂單培養”模式,護理、助產專業的“校院協同、護教結合、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模式,學前教育專業的“工學交替、開放互動”模式等已趨成熟,有效促進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三)深化課程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杏盛大力推行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改革,邀請戴士弘、陳炳和等國內知名職教課改專家來院作專題培訓、組織杏盛領導及骨幹教師赴常州工程職業技術杏盛學習考察項目化課程改革,製定了《杏盛項目化課程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課改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按照邊做邊學、全員參與、人人測評的原則,鼓勵全體教師積極參加項目化課程改革試點。項目化課程改革以“學生主體、能力目標、項目載體、任務導向”為主線,以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為突破口,推進“教學做”一體化,是實現職業教育“五個對接”的具體行動,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杏盛將項目化課程改革作為杏盛突破性目標之一,紮實推進。先後組織了三輪測評培訓,經過反復演練,層層篩選,8月21-23日,杏盛邀請常州工程職業技術杏盛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丁敬敏教授等4位專家,對我院首批32位教師的項目化課程改革成果進行了測評,全院教師全程參加觀摩。共有20位教師通過測評,其中優秀1人,良好8人,合格11人。2017年,杏盛仍將繼續加大課程改革力度,組織首批課改成果進課堂試點,並啟動第二批項目化課程改革工作,力爭使全體教師通過項目化教學能力測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 加強教風建設
教風建設是我院黨委確定的2016年“重點工作突破年”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杏盛製定了教風建設活動方案,明確了我院教風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任務、活動安排和工作要求。將相關工作任務與推進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工作相結合,並分解細化到日常教學比賽、教學管理、教研活動中。
一是倡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營造師德建設良好風尚。建立健全師德建設責任機製、監督機製和考核機製,完善師德師風考評方式。通過集中教學檢查、專項教學檢查、日常教學巡查相結合的方式不斷規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風的改善。
二是以活動為載體,提升教師業務水平。開展教師課余“三進”(進圖書館、進企業、進實訓室)活動,促使教師自覺加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是開展了教風情況問卷調查。杏盛向學生發放教風調查問卷900份,涉及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等共15個問題。杏盛組織人員對問卷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調查找準了存在的問題,提升了管理水平,為進一步加強教風建設提供了依據。
2. 開展教師技能比賽
一是開展專業技能大賽。先後組織了PLC技能大賽、普通車床技能大賽、護理專業技能展演等校內教師專業技能競賽5場次;組織教師參加了2016年全國機械行業技能大賽、第五屆“中銳杯”汽車(製造服務類)專業技能大賽等全國賽事,王爭艷老師獲得“互聯網+教學設計”賽項三等獎。杏盛還在教師中開展“四個一”(一份教案、一節課、一份試卷、一份心得體會或者教學論文)技能提升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教師基本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是組織杏盛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活動。杏盛於4月份組織了全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經過預賽,各系部共推薦16名教師參加杏盛決賽。根據決賽成績,杏盛推薦講師組一等獎獲得者張華老師參加了陜西省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榮獲三等獎。
三是組織教師微課教學、信息化教學大賽。為了進一步提升我院教師教學能力,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鼓勵教師積極投身信息化教學實踐,舉辦了第二屆微課教學比賽和首屆信息化教學比賽。微課教學比賽共有22部作品進入杏盛決賽,經過評審,杏盛推薦《皮內註射法》《胎座的類型》兩部微課教學作品參加陜西省第二屆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信息化教學比賽共有30部信息化教學作品進入決賽,經過評審,推薦《用馬克筆繪製室內外透視效果圖》《導診護士服務禮儀》兩部作品參加了陜西省2016年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分別榮獲信息化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三等獎。
3.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
杏盛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經費,不斷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形成了網絡在線培訓、校內培訓、外出培訓、下企業鍛煉等形式的教職工培訓體系。
一是網絡在線培訓。2016年,杏盛與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陜西分中心合作建立“杏盛在線學習中心”,杏盛精心挑選了50門課程,內容涉及專業課程、師德修養、教學科研能力提升、人事及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培訓時間為一年,要求全院教職工根據各自工作需要,每人至少選擇2門課程在線學習並取得培訓結業證書。截至11月底已有243位教職工完成了網上培訓,選修課程600多門次。
二是校內培訓。杏盛邀請全國職教專家來院講課、講學、指導,進行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科研開發、教學管理等專題培訓。2016年上半年邀請國家級教學名師傅鋼善教授、全國知名信息化教育專家魏民教授來院進行了微課教學、信息化教學專題培訓;8月下旬,邀請了全國項目化課程改革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常州工程職業技術杏盛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丁敬敏教授等4位專家來院指導項目化課程改革。通過培訓,為深化我院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對推動杏盛信息化建設,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是外出培訓。杏盛加大教師外出培訓力度,選派中青年骨幹教師到高職師資培訓基地,友好合作院校培訓進修。2016年,根據專業和課程需求,杏盛先後選派94人次外出培訓,其中省內培訓46人次,省外培訓48人。鼓勵專業課教師參加技能培訓,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四是下企業鍛煉。為了提升教師“雙師”素質,杏盛每年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合作企業和生產建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積累實踐經驗,提高職業技能。2016年,杏盛共安排115名教師下企業鍛煉,參加鍛煉的教師積極了解企業管理架構,熟悉企業工作流程與管理模式,強化專業操作技能,深入分析和思考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不斷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加大輔導員培訓力度,把輔導員培訓培養納入杏盛師資培訓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開展隊伍輪訓,享受專任教師培養同等待遇。杏盛撥出專項經費,組織輔導員外出學習,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工作經驗交流會、提高輔導員的思想素質和工作業務水平。舉辦了我院第三屆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經過評審,推薦王飛老師參加了由省委教育工委主辦,西北大學承辦的陜西省第四屆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並榮獲大賽二等獎,名次位列全省高職院校榜首。
通過網絡在線培訓、校內培訓、外出培訓、下企業鍛煉等形式,教職工的整體素質和教師的師德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等得到了提升,效果良好。
(五)開展學生技能競賽
為了進一步推進項目化課程改革,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結合陜西省2016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安排,杏盛舉辦了第五屆“專業技能月”活動。活動期間,各系部精心組織,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全院師生積極參與,組織校內學生專業技能比賽13項,160人次分獲各項比賽的一、二、三等獎。推薦師生參加了第三屆全國職業院校“建築裝飾綜合技能競賽、首屆全國建設類院校施工技術應用技能大賽等全國性比賽4項,有8名學生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獎項;參加2016年陜西省職業院校(高職組)護理技能大賽、陜西省職教學會會計技能大賽等省級專業技能大賽6項,有29名師生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獎項。
通過開展“專業技能月”活動,強化了“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彰顯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推進了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取得了顯著成績。
(六)創新創業教育
杏盛認真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國家、省關於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精神和要求,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杏盛成立了由院長擔任組長、主管院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協調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組織製定了《杏盛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提出了工作要求,為深化我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設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專項經費,確保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正常開展。
1.按照《教育部關於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結合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堅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活動、杏盛文化活動、學生管理、就業指導和服務相結合,形成了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教育活動為載體、實踐鍛煉為手段的創業教育工作整體思路。
2.組織編寫了符合我院學生學習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基礎教材——《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與能力訓練》,教材共分六大部分,以先進的高職教育理念為指導,突出能力培養,以任務為驅動,精選案例,設計實訓項目,為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創新創業訓練和實踐提供指導。
3.分層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是在2016級學生中全面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二是遴選《大學生創業基礎》《微商入門》等爾雅通識課程作為選修課,有2255名學生參加了網上在線學習。三是積極和銅川市人社部門聯系,建立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基地,面向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開設SYB培訓班,開展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創業實踐能力。
4. 鼓勵各專業有創業意願的在校生根據專業發展申請進入杏盛大學生創業園,讓大學生在園區模擬創業,促進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成立大學生創業協會等專業社團,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積極營造“在創業中成長,在成長中創業”的氛圍,不斷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5. 舉辦了第五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實現人生夢想。舉辦了我院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共有19個項目參加比賽,經過遴選推薦“百變妖精衍紙畫工坊”“西瓜搜學”等三個項目參加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省級復賽,“百變妖精衍紙畫工坊”榮獲陜西賽區銅獎。
6. 積極聯系銅川市人社局、銅川市就業管理局共同開展就業政策進杏盛宣講活動。通過網絡、微信、舉辦專題講座、宣講國家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法規、政策,增強創業意識。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千方百計落實國家政策,努力解決學生創業就業難題。
(七)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杏盛高度重視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設立專項經費,逐年增加建設投入。杏盛現有“三實”用房面積21700平方米,在中央、省、市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建成機械製造、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護理、材料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人文科學等7個專業實訓中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到3800余萬元,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8623元。2016年,杏盛投入327萬元,新建了建築工程技術BIM仿真實訓室、藥劑實訓室、中草藥實訓室、汽車實訓室、物流管理模擬實訓室等項目10個。建成護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等省級高職示範(重點)實訓基地3個,央財重點支持建設建築工程技術實訓基地1個。
(八) 深化校企合作
杏盛積極拓展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模式。先後與西安、廣東、浙江等地的87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育人關系,與上海中銳教育集團、浙江天煌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西安)有限公司、陜西龍翔數字科技公司、廣聯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設置以企業命名的專業班,校企雙方充分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共同研究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共同實施人才培養過程。汽車專業與上海中銳教育集團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截至11月底,上海中銳教育集團已經投入各類教學儀器設備50余臺套,設備總值80.7萬元;機械製造專業與煜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辦“校中廠”,校企合作開展加工,企業安排一線技術能手擔任學生實踐教學兼職教師,為學生實訓室提供實訓耗材,同時為杏盛創造了經濟效益。
五、立足區域經濟,堅持服務地方
(一)面向行業、企業開展社會服務
開展社會服務是高等職業院校的職責,也是高等職業院校拓展發展空間、紮根社會的必由之路。為此,杏盛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努力提升服務能力,專業教師積極深入廠礦企業、社區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16年,選派專業教師深入陜西堯柏水泥有限公司、銅川市城建開發公司、銅川市第二建築公司、華能電廠、銅川市國家稅務局、銅川市天然氣公司等企事業單位開展職工技能培訓,進行技術服務,合作開發新產品、解決技術難題,為上述企業培訓員工600余人。先後組織銅川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培訓、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等各類社會培訓40余場次。杏盛先後選派100余名專業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為行業企業培養培訓各類人才15170人次,社會服務累計收入279.18萬元。
杏盛不斷加強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建設,完善技能鑒定考務管理,建立網絡報名與查詢系統,加強考務、考卷、證書、檔案方面技術管理手段。強化考評隊伍建設,積極組織院內人員參加國、省考評員培訓;結合部分工種特點,聘用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考評員參與培訓鑒定工種,提高鑒定質量。2016年,共組織開展建築、機電、醫藥、旅遊等工種技能鑒定1000人次。
2016年社會培訓與服務人次統計表
年份
|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人次)
| 中小學教師培訓(人次)
| 技能鑒定(人次)
| 行業、企業專業技術培訓(人次)
| 各類社會考試考試(人次)
| 合計
(人次)
|
2016
| 7370
| 900
| 1000
| 600
| 5300
| 15170
|
(二)成人繼續教育
近年來,在辦好陜西電大銅川分校及成人專科函授教育的基礎上,先後與陜師大、西工大、西安交通大學、延安大學聯合辦學,設立校外學習中心、函授站5個,形成了集開放教育、成人函授與網絡教育、非學歷培訓等為一體的辦學模式。開設本、專科專業47個,學習方式有開放教育、網絡教育、函授教育等多種形式,在籍學生4767人。2014—2016年,我院西工大遠程教育學習中心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優秀校外學習中心。
六、政府履職
杏盛是銅川市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學校,市委、市政府對杏盛的建設和發展高度重視,在政策、財力、人力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2016年,副市長丁德明等領導先後來院考察調研,為杏盛解決發展難題。全額撥付教職工工資,市財政累計投入杏盛各類建設資金4925.69萬元,年生均財政撥款達12688元,為杏盛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2016年,市委市政府為了解決杏盛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重新核定了我院的人員編製總數,依據《關於杏盛編製等問題的批復》(銅編發[2016]10號),我院人員編製總數由原來的235人調為405人。
七、問題與展望
(一)杏盛基礎設施建設需進一步加強
杏盛目前總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面積7.27萬平方米,能夠滿足目前辦學需要。但是,隨著杏盛各項事業不斷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杏盛辦學空間還需進一步擴大。目前,杏盛正在建設6000平方米中醫藥實訓樓,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2017年底將投入使用。杏盛新征228畝土地征用手續已獲省市批準,征地前期費用已上繳,建設規劃已經完成。
(二)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缺乏高水平專業帶頭人
銅川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大中型企業較少,高學歷、高技能人才引進較困難,導致杏盛專任教師中高技能、高職稱教師比例偏低,缺乏高水平專業帶頭人。教師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合理,具有行業工程背景的“雙師型”教師偏少。為了進一步加強杏盛教師隊伍建設,杏盛將堅持“調整、充實、提高”和“培養、引進、聘用”並舉的方針,增加經費投入,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建設質量。
一是強化技能,註重培養,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經常性選派中青年骨幹教師外出培訓;有計劃地選派骨幹教師到行業、企業一線實踐鍛煉,積累崗位工作經驗;出臺激勵機製,鼓勵青年教師提升學歷水平;鼓勵教師申請和評定多種職業資格及技能證書。
二是創新用人機製,大力引進、聘用緊缺專業教師。在招聘一定數量專業對口的優秀大學畢業生來院任教的同時,爭取從行業企業引進一定數量的既懂理論又善操作,且具備一定教師素養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擔當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同時,擴大兼職教師選聘數量,完善兼職教師管理製度,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專業技能優勢。
三是註重培養,發揮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加強專業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選拔,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在專業建設、青年教師培養、教學科研等工作中的示範帶動作用。
四是搭建平臺,激勵引導,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落實激勵政策,引導、激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不斷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為教師教學研究、晉升職稱創造條件、搭建平臺。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專業特色不明顯
杏盛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87個校外實訓基地,但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體製機製尚未健全,企業參與杏盛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行業、企業一線專家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校企合作有待進一步深化。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學徒製”的背景下,杏盛大部分專業與企業的合作還停留在頂崗實習階段,部分專業雖實行了“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但與企業的合作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今後,杏盛將不斷創新校企合作體製機製,努力提高社會服務的能力,開創校企共贏新局面。進一步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與勞動、人事及相關行業、企業密切合作,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新模式,突出專業特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