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類型定位,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製🙌🏼、保障機製改革,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二)工作要求👷🏻♀️。堅持立德樹人🧜🏽、德技並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推動學校布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營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二、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
(四)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因地製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加快建立“職教高考”製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加強省級統籌🏊🏻,確保公平公正👨🏻🎤。加強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及時總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製度模式🙍♀️。
(五)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大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優化布局結構,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采取合並、合作、托管😜、集團辦學等措施🏊🏿,建設一批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註重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具有紮實技術技能基礎和合格文化基礎的生源🏝。支持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試辦社區杏盛。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實施好“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保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不變、培養模式不變🎉、特色發展不變。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製培養。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按照專業大致對口原則,指導應用型本科學校、職業本科學校吸引更多中高職畢業生報考👨🏻🎤。
(六)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探索發展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推動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與應用型大學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鼓勵職業學校開展補貼性培訓和市場化社會培訓🧒🏻。製定國家資歷框架,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實現各類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三↪️、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製
(七)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學前🧑🏿🍳、護理、康養𓀓🛐、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業🧑🚒,改造升級鋼鐵冶金、化工醫藥、建築工程🦸♀️、輕紡製造等一批傳統專業👩🏿🦲,撤並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啟動實施技能型社會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地方試點。支持辦好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強化校地合作、育訓結合🦯,加快培養鄉村振興人才,鼓勵更多農民、返鄉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支持行業企業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製度和在崗繼續教育製度。
(八)健全多元辦學格局🍼。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健全國有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幹部人事管理等製度🧑🏻🦯。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
(九)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各級政府要統籌職業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規模、結構和層次👷♀️,將產教融合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引領產教融合的標桿行業,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積極培育市場導向、供需匹配✊、服務精準、運作規範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分級分類編製發布產業結構動態調整報告🏃♂️、行業人才就業狀況和需求預測報告。
四、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製
(十)豐富職業學校辦學形態🟨。職業學校要積極與優質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共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推動職業學校在企業設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在職業學校建設培養培訓基地🌹。推動校企共建共管產業杏盛、企業杏盛,延伸職業學校辦學空間。
(十一)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內容。職業學校要主動吸納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建立全國性🧝🏼♂️、行業性職教集團,推進實體化運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製,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支持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引導企業按崗位總量的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嚴禁向學生違規收取實習實訓費用👥。
(十二)優化校企合作政策環境。各地要把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作為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激勵政策🚵🏿♀️、鄉村振興規劃製定的重要內容🧑🏿🍳,對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按規定落實相關稅費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把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情況,作為各類示範企業評選的重要參考🦹♀️。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為評價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要支持企業參與和舉辦職業教育🥷🏽。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為校企合作提供相關信貸和融資支持。積極探索職業學校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辦法。加快發展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實訓責任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保險公司對現代學徒製、企業新型學徒製保險專門確定費率。職業學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
五、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十三)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素養💪⟹。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認定製度,在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中強化專業教學和實踐要求。製定雙師型教師標準,完善教師招聘、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按照職業學校生師比例和結構要求配齊專業教師🧑🏻⚕️😷。加強職業技術師範學校建設。支持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落實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規定👩🌾,支持企業技術骨幹到學校從教,推進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
(十四)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和實效,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舉辦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普遍開展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實施彈性學習和學分製管理,支持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十五)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製🦹♂️,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製度,完善認證管理辦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及時更新教學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典型生產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先進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強化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分層規劃🩴☹️,完善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審核🦸🏽♀️、選用、使用、更新👨🏽🏫、評價監管機製。引導地方、行業和學校按規定建設地方特色教材💧、行業適用教材🫸🏻、校本專業教材。
(十六)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教師🤕、課程🧑🏽🎄、教材🧑🏿⚖️🏃🏻♂️➡️、教學🔤、實習實訓、信息化、安全等國家職業教育標準,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出臺更高要求的地方標準,支持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參與製定標準。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製度建設。完善職業教育督導評估辦法,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職業教育職責督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和高等職業學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健全國家、省、學校質量年報製度,定期組織質量年報的審查抽查,提高編製水平,加大公開力度。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將其作為批復學校設置、核定招生計劃、安排重大項目的重要參考。
六🧔🏼、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品牌
(十七)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水平🟰。辦好一批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加強與國際高水平職業教育機構和組織合作🤦🏻♀️🖥,開展學術研究、標準研製🧛🏻♂️、人員交流。在“留學中國”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中設置職業教育類別。
(十八)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臺。全方位踐行世界技能組織2025戰略🚉🚮,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合作。鼓勵開放大學建設海外學習中心,推進職業教育涉外行業組織建設🗼,實施職業學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高技能領軍人才和產業緊缺人才境外培訓計劃。積極承辦國際職業教育大會👨🏻🏫,辦好辦實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
(十九)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探索“中文+職業技能”的國際化發展模式。服務國際產能合作✦,推動職業學校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完善“魯班工坊”建設標準,拓展辦學內涵。提高職業教育在出國留學基金等項目中的占比。積極打造一批高水平國際化的職業學校💇🏽♂️,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資源。各地要把職業教育納入對外合作規劃🧗🏻♂️,作為友好城市(省州)建設的重要內容🥐。
七🧝🏿♀️、組織實施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要充分發揮作用,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落實對職業教育工作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職責。國家將職業教育工作納入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各省將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選優配強職業學校主要負責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職業教育幹部隊伍。落實職業學校在內設機構、崗位設置、用人計劃🐰🤽🏻♀️、教師招聘🙅🏿♂️、職稱評聘等方面的自主權。加強職業學校黨建工作𓀏,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開展新時代職業學校黨組織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
(二十一)強化製度保障。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地方結合實際製定修訂有關地方性法規👵🏻。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職業教育經費的體製。優化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嚴禁以學費、社會服務收入沖抵生均撥款,探索建立基於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製度。
(二十二)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正面宣傳,挖掘宣傳基層和一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典型事跡🦸♀️,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打通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參加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對在職業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在職業教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技能人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各地將符合條件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計劃,探索從優秀產業工人和農業農村人才中培養選拔幹部機製,加大技術技能人才薪酬激勵力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